返回首页

探访山大二院北院区:以人为本的“第五代医院”

时间:2025-01-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起步区首家现代化三甲医院——山大二院北院区开诊在即。新院区备受关注,社会各界广泛期待,日前起步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随筹备专班走进医院进行实地探访。

  山大二院北院区,南邻解营路、北邻水厂南路、东邻黄河大道、西邻清宁西路,附近济南黄河凤凰大桥直通主城区,青银高速、济乐高速等高速公路均有出入口,外地患者就医也很便捷。

  医院门口车辆排长队、电动自行车等停放杂乱是不少医院头疼的问题。山大二院北院区作为新建医院,在设计上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充分考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需求,充分、灵活利用地下空间,着力破解停车难题。新院区原则上地面除急救、应急等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准通行。

  “地下建筑面积占了整个医院的三分之一,设置地下两层停车场,共有1200多个停车位。”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解建东介绍,医院一期共有床位1000张,车位数与床位数比例达到1.2,地下一层主要停放门诊、急诊车辆,地下二层则主要停放住院人员及医护人员车辆,不仅如此,未来地下二层将与二期项目打通,实现更灵活停车组织。

  根据规划设计,开诊后驾车就诊患者直接从医院入口进入地下停车场。一期共设置5处地下车库出入口,其中南侧两处为急诊出入口,提高急诊就诊效率,东侧门诊出入口是主要人流来向,门诊中心出入口北南侧各设置一个地下车库出口。北侧设置地下车库出口、医护出入口。

  在就诊交通组织方面,新医院创新采用第五代医院理念,用地下通道将不同诊疗区串联,就诊人员可根据引导标识,直接将车开到最近的诊疗区入口,然后乘坐扶梯或直梯直达前往诊疗区域。记者现场看到,在院区地下一层南侧,停车场与扶梯、直梯两处电梯区相连,汽车驶入地下停车场后,人员可直接从此处换乘电梯,乘扶梯可到达一层前往门诊中心、急诊中心和综合医疗区,乘直梯则可前往病房等位置。

  解建东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落客区一期共设置有4处,未来随着医院运营,不同落客区将对应上部不同诊疗中心,人员从地库下车后走最短路线便可到达就医区域。

  在山大二院北院区电梯舱内,记者发现电梯按钮中有“J”“H”两个符号,这里面也有特别的含义。据介绍,“J”按钮则指的是夹层,处于地下一二层之间,该夹层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可容纳停放非机动车近3000辆。此外,医院在地面设置近10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将有效缓解非机动车难停车及乱停乱放问题。

  而“H”则代表着直升机通道,按下该按钮,这部电梯可达急诊楼楼顶停机坪。在急救中心楼顶,一处面积490多平方米的直升机停机坪彰显出该院区国际化气息,据介绍该停机坪为12吨标准停机坪,可以满足现阶段使用的所有救援机型停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从出事地点转移到医院。

  山大二院北院区最高仅12层,且呈东矮西高布局。解建东告诉记者,扁平化是第五代医院在建筑形态和医疗资源配置上共通的特性。

  据了解,“第五代医院”这一概念来源于法国,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将过去“病人围着医生转”,向“医生围着病人转”的全新就医模式转变。

  “靠近黄河大道这一侧虽然矮,但集中了多数诊疗资源。”解建东介绍,建筑东侧自南向北连成一条街,依次串联急诊、儿科、门诊和综合医疗中心,患者从黄河大道进入医院,可以更快实现就诊,西侧建筑高层为病房区,远离城市快速路且靠近河道,具备安静的疗养环境。

  与传统模式下细分科室相互串联不同,山大二院北院区创新“全科一站式服务+多科联合诊疗”模式,将一类病下的不同科室进行并联,形成脑血管疾病诊疗、心脏病防治康诊疗中心等8个中心,实现一类病在一个固定区域内完成诊疗。“以心脏病举例,过去要挂心内科或心外科,但在第五代医院,只需到心脏病诊疗中心就诊,做心电图、彩超也都在这一中心完成。”解建东介绍。同时,低矮的楼层设置也极大缓解了竖向通行压力,缩短乘坐电梯等待时长。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着降低药物副作用。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