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管窥红山(上新了)

时间:2025-07-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上海博物馆的“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展”在暑期备受关注。展览以红山文化最具标志性文化符号——玉龙為主线,匯集了辽寧、内蒙古、河北三省区的考古新发现,搭建起红山文化的形成(龙兴辽河)、发展(龙行红山)和影响(龙衍九州)的完整图景,是红山文化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红山文化形成於距今6500年前后,延续发展至距今4800年前后,遗址广泛分布在辽寧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河北省北部区域,分布范围近30万平方公裡。展览意在通过典型文物和重要考古发现詮释红山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脉络。

  连续性与创新性是红山文化发展的特征。虽然平底筒形罐是红山文化最典型的陶器,但玉器的发展和彩陶的出现显示了红山文化创新的活力。玉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丰富,最终发展成更具社会功能的礼器﹔彩陶是红山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物质载体,是红山文化开放创新的体现。

  以祭祀礼仪活动為中心的等级秩序是古国文明形成的制度基础。至迟在红山文化中期偏晚阶段开始,公共的祭祀礼仪活动中心开始营建和使用,辽寧朝阳牛河梁遗址就是其中等级规模最高的祭祀礼仪活动中心。考古发现的有关祭祀活动遗跡表明,红山文化时期已初步形成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神的体系﹔堆积特征不同的祭祀坑则表明可能已经出现了更為復杂的祭祀对象的分类体系。这一脉络通过数字化展陈得到加强。

  高等级成员之间在使用玉器的质地、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则显示与文献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相似的等级秩序已经出现。辽寧朝阳牛河梁遗址、辽寧阜新胡头沟遗址共同勾勒出一个半径约150公裡的统一社会的简单样貌,新发现的内蒙古敖汉元宝山遗址的结构布局、随葬品规范与此相似,是红山文化等级秩序中的重要一环,為红山文化广域空间内礼制规范的存在增加了新的証据。

  距今5000年前后,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祭祀礼仪中心的繁荣不再。是过於关注祭祀活动而带来的衰败,还是面临自然社会环境变化做出的主动选择?河北宣化郑家沟遗址的新发现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线索。郑家沟遗址的发现証实了考古学家苏秉琦“古文化上的辽西区”的范围,相关証据表明郑家沟遗址的人群可能是红山文化末期向南发展的一支。将郑家沟遗址的考古发现充实到展览中,完善了红山文化末期逐渐匯入中原、从多元到一体的发展脉络,為“重建中国史前史”创造了新契机。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的玉龙是红山文化中造型相对復杂、分布范围广且较為规范的一类器物,也是红山文化最為人熟知的文化符号。但从考古发掘出土情况看,玉龙并非红山文化中等级最高的玉器。从造型上看,玉龙属於復合型的仿生类玉器,是红山文化復杂玉礼制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民眾接纳和认同红山社会等级秩序的物质表征。

  红山文化的眾多考古发现,為我们从制度和精神领域探讨红山文化乃至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展”為观眾从文明的视角重新理解红山文化提供了可能。

  远处,塞罕坝林海绿涛翻涌,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近处,蒙古包造型的星空图书馆与白墙灰瓦的民宿相得益彰﹔ 推开一家民宿木门,游客们在亭子下纳凉,交流着旅途中的趣事﹔ ………… 盛夏,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围场”)八十三号村,迎来了又一个旅游旺季。 八十三号村,这个听起来平平无奇的地名,旧名“门都阿鲁围”,是清朝“木兰秋狝”盛典“七十二围”之一,康熙皇帝曾率眾在此射猎。…

  唐山国轩电池有限公司车间。人民网记者 李兆民摄 唐山市因煤而建,因钢而兴,被誉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其发展曾面临资源能源趋紧、节能减排任务加大的困境。…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