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81集团军某旅指挥通信连官兵合力勇闯难关铸就标杆连队

时间:2024-12-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训练场上,第81集团军某旅“三等功连”——指挥通信连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入连仪式。前不久打破旅通信专业纪录的曹凯威登上讲台,将这一荣誉写进连史册。亲眼见证这一荣耀时刻,台下战友心潮澎湃、掌声热烈。

  该连干部薛靖告诉记者,调整改革以来,连队常态组织官兵开展写连史活动:无论职务高低、军龄长短,只要为连队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就能享有一项特殊的荣誉仪式——将自己的先进事迹和所获荣誉写进连史册。这些年,连史册逐渐由薄变厚,成为连队官兵奋斗强军的特殊见证。

  仪式结束后,薛靖组织全连官兵,以这本连史册为载体,围绕“我是连史书写者”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交流。

  翻开连史册,重温连队在改革大潮中合编重组以来的发展历程,一级上士黄兆林感慨万千:“连队刚成立时,官兵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我连已成长为旅队标杆连队!”

  薛靖告诉记者,指挥通信连是由3个不同单位合编组建的,“连队缺乏引以为豪的闪光历史,没有厚厚的‘功劳簿’可以炫耀,也没有凝神聚力的连队传统可以传承。组建之初,整个连队都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年底考核,连队成绩在全旅‘吊车尾’。”

  “没有辉煌的过去,那就创造灿烂的未来。部队是一个战斗集体,只有勠力同心共同奋斗,才能创造新的历史,增强官兵的归属感、责任感、获得感。”一级上士毕保有说,“扎心”的考核成绩让连队痛定思痛,决定深化合编合心合力教育,重新选拔配备骨干,全面推开轮岗交流,以人员的融入促进情感的融合。

  人员重组计划一公开,不少官兵有些不情愿。连长、指导员带领干部骨干率先打起背囊,住进新的班排宿舍,跟全新的战友同吃同住同训练。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其他官兵逐渐摒弃原有的“小团体”观念,积极投身连队全面建设。那段时间,“用自己的奋斗书写新连史”成为连队骨干激励官兵的座右铭。

  看着连史册里自己的照片,一级上士贾川鸿心潮澎湃:“我第一次在旅里组织的‘铁拳’比武中取得好成绩后,指导员把我的照片和奖状郑重地放进了连史册。那激动人心的一幕,让我终生难忘。”贾川鸿告诉记者,自己取得的荣誉被放进连史册后,连队掀起创先争优热潮,战友们奋勇争先,都想在下一次比武竞赛中崭露头角。

  继续翻阅连史册,中士耿钊与某型装备的一张合影引人注目。照片中,耿钊笑容灿烂。作为连队历史上第一批新兵,耿钊印象最深刻的事,是装备的更新换代。

  那年,为适应部队转型建设需要,该连全面列装某型新装备。接装时,连队正处于某重大课题验收阶段。面对新老装备交替的现状,有人建议:“新装备虽然先进,但老装备还能正常用。这个节骨眼上,使用熟悉的老装备更为稳妥。”当时,连队有类似想法的官兵不在少数。

  考核验收近在眼前,求稳妥还是闯难关?思考再三,连长李尧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咱们连队的新传统是‘用自己的奋斗书写全新连史’。既然有了新装备,就不能用老装备应付考核,战斗力建设不能等也等不起!”统一思想后,李尧带领一批技术骨干开始加班加点钻研新装备。

  作为一个调整组建时间不长的连队,担负这种大项任务的机会并不多。忆及当时的经历,耿钊告诉记者:“那会儿,大家心里都想着,没有辉煌的过去,但可以共同创造未来,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

  一段时间,耿钊反复请教厂家技术人员,一步一步慢慢摸索,只为啃下这块“硬骨头”。经过大家协力攻关,连队圆满完成考核验收,荣立集体三等功。表彰结束后,指导员给耿钊拍了一张与新装备的合影,庄重地放进了连史册。

  这些年,该连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让“没有历史就创造历史”的信念深入人心。该旅党委决定以该连为试点单位,研究探索如何把一个新调整组建连队建设成为示范性标杆连。

  连史册中,有一组照片记录了连队建设的重要节点。其中一张反映走廊文化建设的照片,勾起了上等兵吕学森的回忆。

  当时,承接示范性标杆连建设试点任务后,连队的工作量明显增多。吕学森刚到连队,就赶上担负旅宿舍文化氛围示范建设工作。面对时间紧张、人员不足等困难,全体官兵叫响“用自己的奋斗书写全新连史”的口号,圆满完成任务。年底,连队捧回“四铁”先进单位的荣誉牌匾。

  “奋斗是连队的精神,更是连队建设成为标杆单位的成功秘诀。事实证明,只要敢闯敢试、敢想敢干、奋斗实干,就没有什么‘不可能’!”排长曹克俊铿锵有力的发言,在官兵中引起强烈共鸣,将这场讨论推向高潮。

  近段时间,连队承担上级下达的一项重要示范任务。讨论接近尾声,薛靖向全连官兵发出号召:“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要继续发扬‘用自己的奋斗书写全新连史’的新传统,以实际行动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重任!”

  “没有辉煌的过去,能不能创造灿烂的未来?”这是一个新调整组建连队官兵之问,更是部队建设之问。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聆听了一群奋斗者的故事,他们自力更生、接续奋斗,实现了“新建连队”到“标杆连队”的跨越,他们挥洒汗水、拼搏奋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新连史”。他们的坚韧和拼搏令人动容,他们的担当和业绩令人感佩,这道题的答案也愈发明晰。

  唯有奋斗,才能创造灿烂的未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以来,像第81集团军某旅指挥通信连这样面临时代之问的新调整组建连队,还有不少。近些年,从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到训练方式的创新改革,再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这些连队的官兵作为创业者、亲历者、答卷人,用汗水浇灌梦想,以拼搏铸就辉煌,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强军答卷。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官兵要像指挥通信连官兵一样,“不待扬鞭自奋蹄”,用全力奔跑的实际行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与能量,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创造荣光,跑出奋斗强军的加速度,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共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宏伟目标。

  据《自然》报道,经过数月攀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终于到达了一个火星陨石坑的边缘。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着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2024年,中国科技界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不仅标注着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也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凤凰山脚下,由十多栋楼房组成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安静整洁,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繁忙的工业厂房。隔着厚厚的玻璃,张国平告诉记者:“那台不锈钢反应釜正在进行临时键合材料工程化放大试验。

  放眼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沉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