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七月的久安乡,茶香漫过农舍屋檐。贵茶集团注入的1.1万元启动经费激活乡村脉络,11套旅居农房里的茶叶展示柜崭新亮相,政企携手的暖流中,百年古茶在生态发展的蓝图里焕发新生。从“煤山”到“茶山”,从“卖茶青”到“卖茶景”,久安乡始终以生态为核心,在转型、融合、协同中走出了一条“生态筑基、茶旅兴乡、政企共荣”的绿色振兴之路。
“煤山变矿山,矿工变茶农,黑色变绿色”。这句在久安乡流传的话语,道出了一场以生态为导向的深刻变革。
地处贵阳城郊的久安乡,曾因煤炭资源成为贵阳市重要能源基地,但过度开采让可持续发展面临瓶颈。2011年,贵茶集团入驻后,当地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毅然撕掉“黑色经济”标签:煤矿图腾被茶海碧波取代,单一采煤转向多元茶产业,1.2万株百年古茶树(含19株超两千年树龄)从深山“宝藏”变成生态经济的核心载体。
如今,贵茶集团更以创新技术赋能生态价值转化:开发抹茶及副产品生产线,让古茶树命脉在现代工艺中延续;通过旅居农房展示柜,将“矿山变茶山”的转型故事转化为游客可触可感的“生态答卷”。正如当地茶农所说:“杯底藏着九龙山,杯中盛着阿哈湖,这绿水青山,就是咱的‘金饭碗’。”生态转型不仅修复了土地肌理,更让久安乡的发展有了可持续的绿色基底。
“以前卖茶青,现在也卖茶景。”久安乡茶农的朴素话语,道出了生态发展的延伸路径——以茶旅融合激活生态资源的民生价值。
在贵阳“强省会”战略背景下,久安乡将旅居农房打造成生态资源转化的“枢纽”:一头对接城市消费升级需求,一头连接农户增收期盼。通过农房改造,游客可在舒适环境中体验茶文化,茶农则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生态发展的温度在屋檐下、茶盏中真切流淌。
更深远的是,旅居农房正为生态文化传承注入活力。作为“活态保护”的载体,它们既是移动的文化展示馆,让古茶树种植技艺、传统制茶智慧在游客体验中代代相传;也是生态与文化的串联者,将古茶树千年风华与现代诗意相连,为久安乡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添上鲜活注脚。“自家房子、院子都成了‘生金宝贝’”,茶农的获得感,正是生态资源转化为民生幸福的生动证明。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久安乡的生态发展有了可持续的机制保障。多年来,贵茶集团与当地政企同心,从技术、市场、文化三个维度筑牢生态振兴根基。
技术赋能:通过技术指导提升茶叶品质,让古茶树在现代工艺中延续生命力;市场打通:拓展销售渠道,让“生态好茶”走出深山,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叶子”;文化延续:从明代茶马古道的商贸基因,到如今茶旅融合的文化传播,让一片茶叶承载的生态文明持续传承。
此次旅居农房联建,更是政企协同的深化实践:既通过“活态利用”保护古茶树资源,又以展示、体验等形式让生态故事被更多人知晓,为久安乡在农业文化遗产的星空中绽放光彩积蓄力量。
夕阳下,旅居农房的灯光与茶香交织。从生态转型筑牢发展基底,到茶旅融合激活民生价值,再到政企协同延续文明脉络,久安乡以生态为笔、茶叶为墨,正书写着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振兴新图景。这图景里,有古茶树的千年守望,有茶农的幸福笑容,更有生态发展理念在乡村大地的生动实践。